第三十二条 燕啄皇孙(2)

  栗太后要去亲临洛水祭祀上天,便要求所有的州郡领导人、李氏皇族以及所有的外戚通通都要参加。为了他们能赶上洛水祭祀,栗太后下令要求他们在祭洛水前十天全部到达洛阳待命。自然官员和外戚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出现在李氏皇族之中——他们认为,栗太后叫他们去洛阳并不是让他们参加洛水祭祀的,而是用他们的头来祭祀洛水的!

  这可了不得!李氏皇族们便又一致认为这是栗太后开始下手剪除宗室实力,减弱对她自己登基的威胁。如此一来皇族之中便觉得伸头是一死缩头也是一起不如造反吧,在李氏皇族之中便有反心,他们便有意推举李氏族人当中名望能力都好的来担任造反的首领。第一号人物是太祖之子韩王李元加,这个人号称神童,相传可以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目数群羊,口诵经史,兼成四十字诗,而且足书五言绝句,六件事一起完成,所以在皇室之中名誉很高。第二号人物,是太宗之子越王李真,李真虽然学问不如李元加但以才干著称。当初高宗初逝栗太后便给他们都升了官借此安抚李氏皇族,对他们也是十分的好呀。

  李元加脑子好,他们想发动群众发动李氏皇族,李元加便自己想道:“可以用恐吓的办法,我们李氏虽然如今举步维艰,可并没有到要逼宫造反的地步,如果我们说轻了唯恐没人应和我们,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下定了主意,李元加就让儿子李譔给李真写了封信。

  “内人病渐重,恐需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及早下手,仍速相报。”

  这是一封家书,内人即妻子,是说我的妻子重病,如果不赶紧治疗拖到今年冬天的话,那病就治不好了,你看到了就给我个回话。可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后,这封书的意义可就全变了——内人,不是指妻子,而是指身居大内的栗太后啊:这个栗太后现在有病,想干掉我们,。想要除掉我们的心越来越重越来越急,如果我们不尽早动手给她治治病,给她控制住,那等到今天冬天就是她召集我们去洛阳的日子可就迟了,你看了就给我回封信。

  李真回了封信沟通好了,就由李元加给宗室各个王爷传话说:“栗氏想趁着封祀洛水宝图一事来把召集到洛阳,如果我们真的去了那个就是有去无回,大家都会没命回来了呀!所以,既然伸头缩头都是一刀,我们何不掌握主动权来和栗氏妇人拼一把,赢了最好,输了也好过就这么让栗氏妇人结果了咱们。”

  本来李氏皇族的每个人心里都十分紧张,李元加这么一说似乎在他们心里就给谋杀他们的称盘里放了一个和命一样重的砝码——栗氏不仁,他们又何必苦苦持于大义?那么这次恐吓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变成了动员。第二,李元加便拿出一封密信,这是一封以皇帝李沐的口吻写的书。

  “朕被幽絷,王等宜各救拔我也。”这封密信不简单啊,若是李氏皇族听了信了这话,必定会尽快发兵——因为这是皇帝写的,他们再起兵可就不是造反而是勤皇了。李元加把这封书信给李真,李真一看就嘲笑道:“还说什么脑子好使呢,写封信也不会。”李真想到:这封家书里面只有皇帝一个人的事,万一现存的李氏皇族知中都是窝囊废胆小鬼呢?——皇帝被抓起来,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救也可以啊!

  于是李真和他儿子就自己写了封信,这封信明白多了:“神皇欲倾李家之社稷,移国祚于栗氏。”这样一来,宗室之中是也逃不掉了。李真将这封书发出后效果显著:宗室们皆群情激奋,更有一个公主名号叫常乐的公主道:“是啊,如果我们宗室之中还有男人的话早就应该发兵了!我是只赞同你们进而不退的呀。”这封书一发,许多宗室便有意起兵响应。

  可是——当真是天不助也,头号人物李元加的侄子李蔼给栗太后告密了!李蔼是李元加的侄子什么也没瞒他,当初他也信誓旦旦的说我们发兵了那肯定是应者云集,可事情临到头李蔼越想越不对——栗太后多么心狠手辣的女人呐,造反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于是为了防止“造反失败”,他就把造反的苗子给消灭在摇篮里。

  李真的儿子李冲热血青年,年轻心急一听到这个告密的消息就气的七窍生烟,他想了想,认为既然栗太后已经知道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就在准备不充分、和其他宗室还没有联系好的情况下擅自起兵,仅仅只有五千兵马在博州起兵。李冲本来是想打过黄河直至洛阳,可仅仅在他下属的一个五水县遭到了激烈的反抗。本来五水县令是李冲的下属,可是他觉得李冲这是在和国家作对,所以他临时决定不支持李冲,所以把这城门就闭了起来。

  李冲想走可五水县令不开城门不让走,李冲就在这儿爆发了他的第一次战争。曾经不是魏元忠火攻徐敬业吗?这风向也好李冲便想火红南门,火点起来士兵们把战车都退了起来谁知道风向变了,没烧着南门一丝一毫反倒把自己人烧的是丢盔弃甲仓皇逃离,踩死的烧死的不计其数。干草车点着了推车的士兵,被烧着的士兵就往自己的队伍里跑,这下子不仅队伍乱了军心也乱了!

  一个小头目就散布不利于己方谣言:“李冲这是和国家作对老天都不帮他呀,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怎么能参和到这里面来呢?还是赶紧逃吧!”李冲一听鼻子都气歪了,手起刀落小头目的脑袋就咕噜噜的滚到他脚下面来了。李冲从那颗脑袋上移开视线,就发现这五千人马已经逃的差不多了。李冲见状长叹一声,道:“罢了罢了,还是回博州罢。”

  可怜他才走到城门下,守城门的官兵看了都笑道:“呦这不是落魄王爷回来了么?正好拿他的脑袋去邀功请赏去。”说着一刀下去,李冲和他仅剩跟在他身边的家僮奴仆们纷纷倒地,做了无头冤魂。

  此时,据他起兵才七天,朝廷派来镇压的军队都还没到呢他自己就没了。李冲起兵前和诸王发信让他们起兵迎合,可惜的是除了一个人之外其他王爷无动于衷,不知是离得远没有收到李冲的信胆怯没有准备好亦或是在观望根本就没有要迎合的意思总之没人发兵,而唯一那个起兵响应的是李冲的父亲——越王李真,那毕竟是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啊。

  越王李真起兵在8月15日,这个时候他的儿子李冲已经失败被杀,只是他还没有得到消息,等到他纠集了五千人马时,他不仅得到儿子已经兵败被杀的消息还得到了朝廷派来镇压他们的军队足足有十万人!这已经不是“呵呵哒”可以表达内心的悲伤和沮丧的了呀。

  越王李真看着这人数悬殊有些心灰意冷,正想着把自己绑了去洛阳给栗太后赔罪,就在他还没有付诸行动的时候他手下有一个小县令带着二千兵马投奔他来了。李真一看顿时觉得有底气了许多——不过也真真是可笑,五千人他嫌人少,增加了两千人到了七千了他觉得人多。于是李真关起豫州城门就和朝廷派来的十万平反大军打了起来,他为了收拢人心封了500多人当官,给每个人发了护身符,说有了这东西战场上就是刀枪不入。

  可是这些护身符啊一遇到真刀真枪就失灵了,将士们看到该死的死该伤的伤就认为再也不能相信这个李真的话,城中百姓和将士们纷纷往外逃离。慢慢儿的李真也发现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几个家仆了,不由得叹息不已。家人们便劝道:“王爷,您好歹是个王爷难道真的要等到栗太后派来的人结果了您吗?您不如自缢,也好保全自己的名声啊。”李真听了仰天长叹,拔剑自刎。